经济与管理学院

我院王胜利教授获省教育厅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了“学习雷锋精神”读书征文活动。经过评审,我院王胜利教授的论文《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得行忘意》荣获陕西省“学习雷锋精神”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

 

管理学院

 

 

 

附征文内容:

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得形忘意

王胜利

    自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发布以来,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每年都在进行,对雷锋精神的研究和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耳熟能详的赞美、歌颂之词外,也伴随着一些杂音。辩证地看,那些对雷锋精神的拷问、质疑、解构乃至重构,较之于简单肯定,对于正确认识雷锋精神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问题是:为什么雷锋精神年年学,我们身边却还是有那么多不好的人和事?经济发展了,为什么道德水平却出现滑坡?呼吁学习雷锋精神的人,自己当真愿意成为“活的”雷锋吗?“孩子被轧要不要救”、“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些过去毫无争议的话题,为何今天却会引发全社会的讨论?年复一年,学雷锋活动俨然成为各级政府、各个单位和全体公民的一项盛大仪式,但结果差强人意却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呢?

    依笔者看来,以往的许多学雷锋活动,受政治形势影响或囿于惯性思维,自觉不自觉地流于形式和过程,每次活动无非是上一次活动的简单重复。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雷锋精神的内涵却十分丰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目前仍然莫衷一是。由于对雷锋精神内容的理解不尽一致,相关的理论阐述又太过宏大和抽象,难免使人对雷锋精神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在行动上自然就无所适从,最终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学习活动如果一味流于形式,不但效果不好,反而影响了工作,甚至会引发群众的反感情绪。

    所以,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得其形而忘其意。

    任何工作,如果只讲形式,不计内容和结果,教训都很深刻。比如,出于人们的善良愿望,英雄模范人物曾经展现出来的形象都是清一色的“高大全”,时间长了,群众颇有微词。于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就大行其道。为了顺应“民意”,一些人就刻意抓住英模人物的缺点不放,并且做起了文章,企图以另一种虚妄的方式证明所谓的客观真实,加上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结果,许多昔日的英模人物竟然成为公众随意调侃甚至恶搞的对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对形式主义的讽刺和冷嘲。诚然,宣传英模人物用不着“为尊者讳”,有一些小缺点不但无损英雄形象,反而更真实更感人,但是对于那些散发着邪气、戾气的言行,应当坚决予以谴责和禁止。

    学习雷锋精神,关键是探寻并抓住精神的实质,既要反对内容上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活动中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学习雷锋精神等同于学习雷锋本人的一切,将雷锋精神庸俗化;听说一些雷锋个人生活细节的“八卦”消息,竟致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暴露出对雷锋精神的把握不准和没有信心;看到实行市场经济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挤占了雷锋精神的生存空间,就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这些看法今天很是普遍,但都有其片面性,根源就是没有完全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忽视了精神之外的其他重要因素,比如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分配制度、社会道德总体水平等。多年来,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政府一号召,群众跟着学,但是偏偏忽略了为什么要学和怎样学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考虑国情和民意,工作中就免不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结果只能是两头不落好。

    形式主义的表现在于只看到雷锋精神的“形”或“用”,而没有看到雷锋精神的“质”和“意”。只强调精神的工具作用,难免失之于功利主义。试想,在学雷锋的日子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天被洗了七次脚,留守儿童一个早上与看望他们的叔叔阿姨们照了五次相,给灾区的捐款变成了摊派,等等。诸如此类只讲形式、走过程的学雷锋活动简直就是扰民,群众对这样的行为能没有意见吗?长此下去,不但会助长群众的抵触心理,难保雷锋同志的形象也会跟着遭殃。

    可见,学习雷锋精神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雷锋精神是利他的,是讲奉献、论付出的。雷锋精神来自实践,弘扬雷锋精神,难在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一个人完全可以高谈阔论为国家民族利益去牺牲,但是如果让他把棉衣脱下来送给身边正遭受饥寒之苦的人,他恐怕未必愿意。但是,学习雷锋精神又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去学。

    学习雷锋精神还需要一个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了各级政府惟GDP论的定式思维,为了发展,将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生态环境质量抛之脑后。贪污腐败、官僚主义、执法不公、暴力拆迁、政府信息不公开等现象导致官民关系紧张对立。垄断部门攫取暴利、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房叔”、“房姐”不断被揭底与“房奴”的大量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些人的比富、炫富势必引发仇富、仇穷情绪,骨子里都是对物质的贪婪和价值观的错乱。总之,一系列制度缺陷和违法现象造就出庞大的弱势群体,进而滋生出“弱势心理”。这一群体的成员有着强烈的被剥夺感、不公平感和挫败感,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这种被严重社会问题困扰的环境下,号召人们学雷锋、讲奉献,效果怎样可想而知。因此,目前各级政府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惩治贪腐、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关键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能寄希望于官员的道德慎独和民意倒逼反腐或激情反腐,最终营造出一个公平安定、富裕祥和、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许多活动,当初计划不可谓不周全、措施不可谓不到位、声势不可谓不浩大,但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势必引起民众的逆反心理,结果只能是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从怀疑起初不可动摇的信仰,走向嘲笑一切理想;从厌恶政治,走向拒绝所有说教;从追求个人权利,走向放弃任何责任。总之,从极端的狂热走向极端的犬儒。以至于对待雷锋精神这么一个庄严的命题,也由原先的虔诚沦为叛逆、由真诚走向调侃、从戏谑竟至演变为恶搞。究其原因,除了民众籍以宣泄对形式主义严重不满的情绪之外,说到底还是公民意识的欠缺。

    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它表现为在争取自身自由和权利的同时,尊重其他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追求真理,信仰社会公平正义,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主动担当;既正视历史,又关注未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公民意识既拒绝煽情,又不鼓吹仇恨;能防止狂热,也不易让人堕入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无所谓的状态。显然,比习俗和他律更有效的,是人们内心的自觉和自律。在公民意识自由滋长的公民社会里,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顺利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从而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雷锋精神与其是一面旗帜,毋宁成为公民社会中人民生活的必需、常态、当然之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时光再倒流至1944年9月8日,为了纪念一位壮烈牺牲的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毛泽东亲笔撰写了《为人民服务》一文,开篇第一句话是:“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宗旨。精神的丰碑巍然屹立,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作者简介:

王胜利:男,法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Tel:029-86168673   13892917809   

E-mail:victwsl@126.com

上一条:我院获批2项2013年陕西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
下一条:我院获批3项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专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