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在机械系管理专业。1988年成立西北轻工业学院社会科学系;1993年,西北轻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正式成立;2003年,工商管理系更名为管理学院;2016年,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三个学科门类,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迄今已有33年发展历史。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获批省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获批建设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0年获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自设“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博士点,201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确立为全国首个和唯一的“中轻高级管理及技术培训基地”。
工商管理学科以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学科为目标,立足我校“大轻工”优势,依托“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省重点研究基地“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陕西知识产权运营研究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相互促进,通过学科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进一步积蓄学科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办成西部地区和轻工行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等特色方向的高水平研究基地,陕西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决策服务智库。
▲人才培养
遵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优势和特色,本学科致力于通过专业化、差异化、精英化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学术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管理问题,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培养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及研究人才。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涵盖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现有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研究方向。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以工商企业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渗透管理科学、信息科学、新兴技术管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运用数量方法和信息技术等方法,研究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战略管理等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是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现有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技术要素的形成、发展及其管理的学科。现有技术经济、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等研究方向。
▲师资队伍
近5年来,本学科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在提高数量的同时,注重师资结构,完善师资结构,强化实践性教学,着力打造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团队。二是加大导师的培养力度,一直鼓励导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脱产和在职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进修,同时组织校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对新遴选导师进行岗前培训指导,提高新导师的综合素质。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已形成一支师资力量完备、结构合理、具有科研教学团队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科梯队。截止2016年6月,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共有专任硕士生导师25人(含外聘硕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省发改委规划委员会专家2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陕西省经济学会理事2人、陕西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1人、陕西省食品协会特聘专家1人、汉中市政府特聘专家1人、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专家智库委员会专家1人、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3人,省级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4人。
▲科研与教学改革
本学科一直致力于科研氛围的打造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各项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教改项目几十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陕西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省教学改革项目、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项目等,还与国内企业广泛合作,完成了大量横向项目,社会影响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多篇论文在《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化产业发展的范式创新》等10余项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奖项,4篇研究报告入选《陕西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篇数之多居全省高校之首承担了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本学科还与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培养、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这些都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主要课程
管理学前沿、企业战略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技术管理与创新、绩效管理和薪酬设计、公司运营管理、经济学前沿、金融与投资、金融会计专题、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工商管理硕士(MBA,专硕)
陕西科技大学自2010年获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权点以来,在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科学指导下,在学校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积极调配师资力量,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形成了稳定完善的MBA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陕西科技大学“大轻工”优势,依托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博士点以及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打造专业化、差异化、精英化的MBA培养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国家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
▲师资队伍
我校MBA教育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引进高层次师资,从师资队伍、办学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对MBA教育的有力支撑,夯实了MBA办学底蕴,拓宽了MBA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潜力,以完善的师资配备、优良的教师资质以及充足的教师投入,保证了MBA教育稳定、高质量地运行。
截止2016年6月,工商管理硕士(MBA)共有专任导师23人(其中博导1人),均为具有管理实践或企业研究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并聘请具备高级专业职称的企业导师参与培养;校内专任教师32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4人)。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陕西省工商管理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校级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4人,5人兼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培养模式
MBA要培养能够面对实战、具备全面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复杂问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校MBA教育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紧扣MBA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的项目。培养模式体现在: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战及应用特色,全面系统地进行MBA课程体系设计,综合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战模拟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开展社会调查,到企业实习,参加讨论会及咨询项目,协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等;
举办大量的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界人士、经济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使学员能够深入而广泛了解行业产业领域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将学生活动设置为MBA教育的必要环节,注重在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理念的塑造和行动力的改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发展,自愿对公共利益负责任的担当精神,并明确了各类活动的学分标准和考核要求;
积极探求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等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互派学生,互换学位。引导MBA学生结合学习要求及工作背景,积极参加对外交流活动。
▲科研与教学改革
近年来,该学科依托“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省重点研究基地“陕西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陕西知识产权运营研究中心”,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农业部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社会影响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编制了陕西省轻工业、榆林市轻纺工业、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十二五”发展规划、商洛市服务业、咸阳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西安国家印包产业基地数字印刷产业园规划,与地方政府、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行业或区域发展设计顶层战略;MBA教师近年来在全省为200多家中小企业做多场报告和业务咨询,指导十余家科技企业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与此同时,以重点基地和研究中心为平台,我校MBA教育充分整合利用轻工产业发展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等特色研究方向的丰富成果和社会资源,在课程体系设置、创业创新教育、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打造出了MBA教育的特色,形成了独特优势。
▲主要课程
管理经济学、运营管理、金融与投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创业管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综合案例分析与决策模拟、管理沟通、商务英语、经济法学、技术经济学
金融硕士(MF,专硕)
金融硕士(MF)2015开始招生,现有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金融理财和公司金融四个专业方向。金融硕士着力于培养以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锐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具备系统、全面金融知识和有关实务知识,熟悉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能够运用现代计量和分析技术,善于以开拓精神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相关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金融专门人才。目前该专业拥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团队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有多名教师具有在证券、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工作的经历。
▲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及金融管理学科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了解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能够运用现代计量和分析技术,善于以开拓精神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相关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金融专门人才。在培养方向设置、培养体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选用、教师培训等各方面突出应用性与前瞻性,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将最新前沿内容融入教学,注重将教学与金融从业及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金融专业特长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方向包括:
▽银行经营与管理
以财富管理为核心、风险管理为重点,培养熟悉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能够在各类银行的各个部门从事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证券投资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家投资政策和法规、行业特色,具备扎实的金融投资分析能力以及金融分析技术,能够在证券、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投资、资产定价、经济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金融专门人才。
▽金融理财
培养具备金融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握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动态,熟悉金融市场的运作,熟悉现代金融工具,能够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理财、金融投资、保险规划、税务规划等的高素质金融理财高级人才。
▽公司金融
培养掌握现代公司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熟悉企业的各种融资机制和金融工具,以及财务管理知识,能够在上市公司等各类公司从事金融市场的投融资管理,具备企业价值评估、投资组合管理、财务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
采用“专业基础+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方案,即理论教学课堂授课、案例教学请校外专家教授和金融行业高端人才进行讲座、实践教学合作单位实习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体现在:
▽全面执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个别指导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设置研究生指导小组。
▽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学习内容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单位具有高级职称及实践经验的专家开设讲座并承担一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
▽推行双导师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共同承担指导工作。
▽举办大量的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金融界人士、知名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深入而广泛了解行业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将学生活动设置为MBA教育的必要环节,注重在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理念的塑造和行动力的改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发展,自愿对公共利益负责任的担当精神,并明确了各类活动的学分标准和考核要求。
▽实行“三助”(学生担任助教、助研、助管)制度,因材施教,严格考核,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
本学科教师梯队合理,着力打造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以完善的师资配备、优良的教师资质以及充足的教师投入,保证了金融硕士教育稳定、高质量地运行。截止2016年6月,金融硕士(MF)共有专任导师12人(其中博导1人),均为具有金融实践或研究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并聘请具备高级专业职称的行业、企业导师参与培养;校内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5人兼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科研与教学改革
本学科一直致力于科研氛围的打造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各项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教改项目几十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陕西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0多项,10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在《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4篇研究报告入选《陕西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出版《资本市场博弈论》、《中外金融会计比较》、《国际金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论》等金融学专著多部。
▲主要课程
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机构与市场、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公司金融、金融会计、行为金融学、财富管理、金融企业战略与监管、金融服务营销、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企业并购与重组实务、金融数据分析与量化投资、基金投资与管理